一个关于书法的故事,一个关于书法的故事作文

时间:2025-03-16 03:21:11 作者:水韵 热度:

一、王羲之的书法故事

1、王羲之在书法史上有"书圣"的美誉,其作品《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书"。他有很多的故事流传于世。

2、话说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自幼受父亲的影响和熏陶,书法很早就被人们广为称赞。于是他常常以自己的书法作品向世人炫耀。一天,王羲之看到了献之的一幅作品少了一个点,就拿笔补上。当王献之拿出这幅作品给母亲展示的时候,母亲看了之后却说:"儿啊!你练了这么多年的字,也只有一点向你的父亲。"献之听后愕然,认真地重新审示自己的作品后,发现了自己的差距,顿时恍然大悟,羞愧难当。

3、之后,王献之发愤努力,虽然与父亲王羲之还有差距,但也成为了书史上的优秀代表,后人将其与其父并称"二王″,影响至远!

4、可见王羲之在书法史上有多么的"牛"!!

二、书法家柳宗元刻苦练字的故事

1、柳宗元小时候字写得不好,常常受到老师和父亲的批评。他虚心听取教诲,经过勤学苦练,他写的字进步很大,受到老师的表扬,后来变得骄傲。

2、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写大楷比赛。他很快地写好了一篇,满以为稳拿冠军,脸上露出得意洋洋的神色。一位卖豆腐的老人见他这么不谦虚,想给他泼点凉水,走过去对他说:“华原城里,有个人用脚写字,写得比你还要好。”

3、柳公权听了有点不服气,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到华原城。他亲眼看到那位无臂老人用左脚压住铺在地上的纸,用右脚夹住毛笔,龙飞凤舞地写对联,写出的字比自己不知要好多少倍。他冷静下来并诚恳地对那位无臂老人说:“柳公权愿拜您为师,请老师告诉学生写字的秘诀。”无臂老人沉思片刻,给他写了四句话:“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4、从此以后,他更加勤奋地练字。他搜集了许多古代书法家的字,反复琢磨,吸取各家的长处。他经常登门拜访当时的书法名家,向他们虚心求教。他还时常请同学、亲友、陌生人指出自己书法上的不足之处。柳公权在书法领域不知满足地刻苦钻研,终于成为当时著名的书法家。

三、中国四大书法家故事

1.王羲之(公元303年-公元361年):换鹅帖

王羲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他的特殊癖好就是喜欢大白鹅,他喜欢鹅的高洁和鹅的神态,以便写字的时候运笔转腕。

传说东晋时期山阴地方有个道士想请王羲之给他抄写《道德经》,养了一批品种优良的大白鹅,坐等王羲之寻上门来,果然王羲之经过这里便走不动路了,央求道士把大白鹅卖给他,道士暗自窃喜,说要把白鹅送给他,但有个条件,就是请他抄写《道德经》,王羲之素来珍惜自己的字,但这次为了大白鹅爽快答应。

2、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卧碑三日

欧阳询是我国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在隋朝就已声名远播,到了唐朝达到鼎盛,但他依然虚心好学。

有一次外出,在路边看到一块西晋书法家索靖写的章草石碑,瞄了几眼觉得也就一般,但心中又想既是一代大家,那肯定有自己的特点,于是静下心来反复观看,发现其中奥妙,在一旁研究比划达三天三夜,这样的求知欲望,无人能及。

3.颜真卿(公元709年-公元785年):持之以恒

颜真卿是我国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从小家里穷,练字都是用黄土和水糊在墙上,用小木棍在上面写字。他师从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颜真卿弃官拜师,以为可以很快掌握书法的窍门,但张旭只是简单指点,介绍一些名帖给他临摹,或是带他云游山玩水,或是看他书写。

4.怀素(公元737年-公元799年):秃笔成冢

怀素是我国著名书法家,以狂草最为出名,有草圣之称。怀素是唐朝著名的和尚,练习书法的故事有很多,他用木盘做砚台,用木板做练字板,天天磨墨天天写字,磨完就写,写完再擦,日复一日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秃笔堆成了小山,练就一手挥洒自如的狂草。

四、10大著名书法家的成语故事

1、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成语“入木三分”就是王羲之的故事。

2、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唐朝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他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三天才离去。

3、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唐代书法家,中国古代楷书四大家之一,创立“颜体”。代表作:“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颜真卿三岁丧父,一家十几口靠亲友接济。虽家道中落,但颜家仍礼孝传家。儿时,颜真卿用黄土掺水后,和成稀泥涂于墙,待黄泥稍干,他用一根短木棍,在墙面上写字。行人惊讶地问他:“何不以笔墨习字?”他答:“家贫,不忍母亲烦忧。”

4、柳公权:(778年-865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等。创立“柳体”。

柳公权曾唐文宗去未央宫花园,文宗说:“过去赐给边兵的服装,常常不能及时发下,现在二月里就把春衣发放完毕。你应作首诗向我祝贺。”柳公权应声念道:“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文宗高兴地说:“曹子建七步吟诗,你竟只需三步。”

5、苏轼:(1037年—1101年),诗、词、散文、书、画等俱佳,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代表作《黄州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嘉佑二年,苏轼应试论文《刑赏忠厚之至论》得到主试官欧阳修赞赏。论文中写道:“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欧阳修问苏轼出于何典。苏轼回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6、黄庭坚(1045年——1105年),“宋四家”之一,代表作:《狄梁公碑》。

有一天,黄庭坚舅舅李常,见黄庭坚正伏案攻读,便想试一试外甥的才学。进书房时,李常见院内有一棵桑树,便以桑、蚕、茧、丝、锦缎之间的关系为题,出一上联:

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织锦绣。

黄庭坚才思敏捷,以写字的毛笔,对出下联:

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笔,笔写文章。

7、米芾(1051年-1107年),“宋四家”之一,代表作:《蜀素帖》。

米芾有洁癖,只要用手拿过东西,马上就把手洗一遍。无论走到哪里,仆人都带着一壶水,随时准备着伺候。米芾洗手从不用盆,嫌盆里的水不干净。仆人用一把银壶倒水,米芾用手接着水洗,洗完后还不用毛巾擦,两只手拍打拍打,直到晾干为止。

8、蔡襄(1012——1067年),“宋四家”之一,代表作:《万安桥记》。

蔡襄是个美髯公。一天,宋仁宗问他:“你的胡须非常漂亮,晚上睡觉时把它盖在被子之下吗,还是把它放在外面呢?”蔡襄无法回答。回到家后,晚上睡觉时,蔡襄思索仁宗的话,把胡须放在被子里面和外面,都感到不适,折腾了一个晚上无法睡着。

9、赵孟頫(1254年——1322年),“楷书四大家”之一,元代著名书法家。代表作:《洛神赋》。

扬州有个姓赵的富豪,请人替他家的明月楼写对联,都不满意。一天,赵孟頫路过扬州,主人把他迎到明月楼,用丰盛的酒席款待他,请求赵孟頫替他写对联。赵孟頫提笔写道:

“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

主人非常高兴,把满席银制酒具全部送给了赵孟頫。

10、董其昌(1555年——1636年),明代书法家、画家。代表作:《山静日长》。

董其昌科举屡试不第,心情十分郁闷。有一天晚上,忽然梦见神人前来告诉他说:“你要等待袁可立和你同考,才有希望上榜”。他梦醒后觉得非常奇怪,于是到各地学堂逐一查访,在千里之外终于找到比自己小七岁的袁可立。得知袁可立家中贫穷无力求学,就将袁可立带回家中共读。到袁可立二十多岁时,两人一起参加考试,结果在乡试和会试中都果然中榜。

五、关于古代书法家的短故事

1、传说明朝书法家肖显少儿时,同村里好书的孩子们聚在一起作“写大字比赛”。有一位砍柴的老爷爷路过这里,见他们写字,便放下柴担走近前来观看。

2、肖显手举着自己书写的“天下第一”条幅让砍柴老人看,老人说:“这字写得并不好,怎么能称得上第一呢??”

3、肖显不服气地说:“那就请您写字,让我们开开眼界如何?”

4、老人便脱下一只草鞋,用鞋头蘸着墨在纸上一挥,写出个“一”字。这一横遒劲、浓枯、厚实、奔放,用笔颇有深法。

5、肖显看罢惊呆了,立刻跪在老人面前,说道:“老爷爷,我要拜您为师。”

6、老人道:“‘一’字似柴担,须刚柔兼而有之。”

7、肖显拜师之后,遂将老人写的“一”字贴在床头,日日观赏琢磨其用笔之法,后来终于成为一名书法家。

站长声明:以上关于【一个关于书法的故事,一个关于书法的故事作文- 】的内容是由各互联网用户贡献并自行上传的,我们新闻网站并不拥有所有权的故也不会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您发现具有涉嫌版权及其它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至:1@qq.com 进行相关的举报,本站人员会在2~3个工作日内亲自联系您,一经查实我们将立刻删除相关的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