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乔托对北方文艺复兴的影响
美术界但丁式的人物乔托是中世纪最后一位画家,也是新时代第一位画家。尽管他的绘画主题仍然以宗教内容为主,尽管他的绘画还带有近似中世纪蛮族美术的稚气,但在他的绘画中却潜藏着与宗教文化相对独立的世俗精神和与蛮族美术相对独立的客观精神。
实际上,这即是希腊、罗马古典艺术中人本主义精神和“模仿说”的本质再现。从乔托的《宝座上的圣母》来看,虽然它的构图布局几乎没有超越中世纪画家的惯例,但在他的画中已看不到金碧辉煌的装饰趣味和飘然若仙的人物罗列了;那坚实的体积,那纵深的空间反映了乔托的绘画与中世纪绘画的明显差异,这种差异的关键并不在于技法,而在于观念。
乔托全新的艺术观不仅在他的艺术中创造了质朴、清新、庄严、厚重的审美境界,而且为后人提供了一种研究和表达自然的艺术实验方式。自乔托以后,西方艺术家才逐渐的认识到,只有可视的客观物质世界,才是获取真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源泉。
乔托的艺术创作对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影响极大,各地倾慕新风格蔚然成风,在佛罗伦萨还形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乔托画派,延续直至15世纪初。但乔托画派多墨守师法,怯于创新,现实主义成就远不如乔托。
真正继承了乔托艺术传统的是为文艺复兴作出划时代贡献的大师,如马萨乔、L。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等人,他们都极重视对乔托艺术的学习。因此到16世纪时,意大利艺术界已普遍认为乔托是奠定了文艺复兴新美术传统的天才。
现代美术师家贝朗逊(B.Befeason)曾这样评价道:“绘画之有热情的流露,生命的自白,与神明的皈依者,自乔托始。这也是文艺复兴绘画所共有的精神。那么,乔托之被视为文艺复兴之先驱与佛罗伦萨画派之始祖,无论从精神上或形式上来讲,都是精当不过的评语了。
二、复兴时代是什么时代
元、明(1271–1368–1644)时期
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反映西欧各国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其主要中心最初在意大利,16世纪扩及德意志、尼德兰、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地。
文艺复兴的发展大致经历四个阶段:
(一)13世纪属文艺复兴运动早期,突出特点是文学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这一时期的文化中心城市是佛罗伦萨。代表人物是被誉为《前三杰》的三位文学家:但丁(1265至1321)、彼特拉克(1304至1374)和薄伽丘(1313至1375),他们的杰作《神曲》、《阿非利加》和《十日谈》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突出位置。由于他们的作品广为流传,这三位诗人的家乡—佛罗伦萨–的方言成为现代意大利语的前身。本阶段值得一提的还有被尊为《欧洲绘画之父》的大师乔托(1267至1337),他的艺术手法直接影响了其后一百年的意大利画风。
(二)14世纪末至15世纪上半期为文艺复兴高潮的准备期。期间人文主义和文学艺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的画家、雕刻家和建筑家,如画家马萨乔(1401至1428)、雕刻家多纳太罗(1386至1464)和建筑家布鲁涅列斯基(1377至1446)。其中,由布鲁涅列斯基于1434至1437年间主持设计的佛罗伦萨教堂大拱顶,规模宏大、巍峨华丽,令人过目难忘。
(三)15世纪末至16世纪上半期是文艺复兴的盛期,文化中心城市已从佛罗伦萨转移到了罗马。主要代表人物是《后三杰》—达.芬奇(1452至1519)、米开朗基罗(1475至1564)和拉斐尔(1483至1520)。他们留下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大卫》、《圣母悲戚》和《西斯多圣母》以及梵蒂冈博物馆内拉斐尔画室的大量壁画堪称世界艺术画廊珍品,在中国也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四)16世纪下半期至17世纪上半期为文艺复兴晚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威尼斯画派四大名家:乔尔乔内、提香(1490至1576)、委罗奈斯和丁托列托,还有三位著名科学家、思想家:布鲁诺、伽利略和康帕内拉。
对应于中国历史则是元、明时期。
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三、分析达芬奇属于什么流派
达芬奇属于佛罗伦萨画派。
佛罗伦萨画派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形成的美术流派,13世纪末已经形成,早期代表画家有乔托·迪·邦多纳、马萨乔、安杰利科、乌切洛、波提切利等,盛期代表画家有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佛罗伦萨画派绘画标志着中世纪美术向文艺复兴美术的过渡,其风格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虽然以宗教题材为主,但较多的表现世俗生活的情景,注重空间关系与人物的立体表现,杰出的表现了文艺复兴美术的基本特点即现实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完美结合。
四、佛罗伦萨画派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佛罗伦萨画派(FlorenceSchool)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形成的美术流派,13世纪末已经形成,早期代表画家有:乔托·迪·邦多纳、马萨乔、安杰利科、乌切洛、波提切利等。盛期代表画家有: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15世纪中叶以后佛罗伦萨画派已呈衰退之势,取而代之的是以罗马为中心的罗马画派。16世纪末,由于佛罗伦萨政治上失去独立,经济衰落,以及画家盲目崇拜前辈的结果,逐渐走向风格主义。
其风格特征如下:
1佛罗伦萨画派以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为主导。侧重于表现宗教题材,整个画面显得神圣、崇高而肃穆,如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等。不同于后来的威尼斯画派,多用神话人物来表现世俗享乐主义思想和对官能享受的追求。另外,佛罗伦萨画派的创作除了油画外,当时多创作大幅壁画,主要为宫廷、教会和资产阶级上层服务,从而改变了欧洲中世纪绘画的面貌。
2运用科学方法探索人体的造型规律,吸取古代希腊、罗马的雕刻手法应用在绘佛罗伦萨画派画上,把中世纪的平面装饰风格改变为用集中透视,有明暗效果,表现三度空间的画法。在以宗教神话为主的题材中,把抽象的神象画成世俗化的合乎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理想的人,成功地创造了人物画新风格。该画派的创始人乔托在创作中,第一次按照自然的法则拉开了人物之间和人物与背景之间的距离,并有了初步的透视关系。这种现实主义艺术原则在马萨乔、安杰利科、乌切洛、波堤切利等画家的创作中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在表现手法上,他们的画法细腻,画面明暗对比不甚强烈,画家们在作画技法上很讲究步骤,注重素描造型。
3佛罗伦萨画派人才辈出,创作上也各显神通。但就艺术倾向和创作特点看,大致有三条主线。佛罗伦萨画派作品这三条主线中各有代表人物:波提切利、利比、柯西莫等画家可为一条主线,他们具有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倾向,但艺术趋近于贵族豪门;以基兰达约为代表的一条主线,则崇尚生活表现,他们在画坛上出现得早些,技巧上可能略显幼稚,形象多半重叙述性质;第三条主线,毋庸置疑,应以莱奥纳多·达·芬奇为代表了,这是一条新兴的写实主义路线。
其风格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虽然以宗教题材为主,但较多的表现世俗生活的情景,注重空间关系与人物的立体表现,杰出的表现了文艺复兴美术的基本特点即:现实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完美结合。